English

春叶参差吐 新花重叠开

1998-07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不久前,在北京街头琳琅满目的各色杂志中,一本使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期刊引起了我的注意,浏览之余,那些熟悉的名字和面孔勾起了我许多已淡忘的记忆。带着种种关心与好奇,我拜访了《世界华文文学》杂志的社长兼执行主编白舒荣女士。

白女士,1990年初我们第一次见到了《四海——台港澳海外华人文学》杂志(以下简称《四海》),8年来,它已成为内地文学杂志中独树一帜的期刊之一。现在,为何更改刊名,并将双月刊改为月刊呢?

《四海》杂志从创办到1997年底陆续出版了48期,林林总总,在上边露过面的华文作者来自亚洲、欧洲、澳大利亚、南北美洲,约有756人次之多。这表明,在世界范围内,到处都有一大批华人作家或一些华文作者在从事华文文学的创作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盛况空前的出国潮、留学潮,造成了华文文学创作在世界领域内的空前盛况,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学新人,这也就是《四海》改为《世界华文文学》的由来。而与日俱增的作者与作品,促使我们改为月刊。

世界华文文学的创作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,那么现在有哪些特点呢?

首先,作者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,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,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,丰富了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。从他们的散文、小说、诗歌中,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多层面的社会现实,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;其次,他们生活在与内地作者不同的文学氛围之下,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他们会更快更好地体认各地区或各国的文学思想与创作手法,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。而同生活共命运的耳濡目染,又使他们比内地作者可以更真切地把握真谛,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;第三,无论这些作者们移自何地,移至何方,移居他乡的时间短长,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,其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,无不深深烙着中华文化的印痕。割不断的中国情结,拔不掉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根,使生活在世界各地,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千差万别的华人作家,总能心有灵犀相通,这也就是世界华文文学生生不息、蓬蓬勃勃的根由所在。

《世界华文文学》已经以簇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,今后她将如何发展?今年又将有何举动呢?

1998年是《世界华文文学》杂志成长、发展的一年,在已出版的杂志中,已宣布将举办“世界华文短篇小说公开赛”和以“爱我中华”为主题的征文活动,这两项活动将充分体现《世界华文文学》的办刊宗旨:“荟萃世界华人人才、文才、风采,展示世界华人热点、焦点、动态。”特别是“爱我中华”的征文,是中国文联举办面向世界华人的“爱我中华”文化活动中的项目之一,将会产生广泛的影响。今后我们还要举办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学活动,为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,为促进内地读者、作家与海外华人的联系、交流,做出我们的努力。在内容上,我们将突出世界性和主题性,贴近内地读者,寻找作者和读者的共鸣点,让华文文学作者展示的世界给内地读者更多的生活启示。

华文文学是人类世界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,《世界华文文学》将成为展示世界华文创作的长廊,我们将不负众望,为华文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葱茏茂盛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